王雪梅和孩子們玩在一起
□記者王倩王燦文
許俊文圖
核/心/提/示
今年58歲的王雪梅已經在河南省委幼兒園度過了40個春秋,從一名普通的幼教老師到如今主抓教學的業務園長,在教育這條路上,她始終帶著一顆至真至善的心,感受著社會進步給教育事業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。
對于未來5年,王雪梅有更高的要求,“我希望,每個孩子都留有他人生第一間學校的甜蜜記憶。”關于教育的“十二五”規劃,相信很多像王雪梅一樣的老師都在密切關注著、期待著。
孩子更開朗自信了
“現在的孩子和以前相比,精神狀態上就不一樣,更加活潑開朗自信。”王雪梅說,以前幼兒園只重視孩子的知識教育和技能教育,現在則更重視“體智德美”的素質教育。“現在我們對學前教育的指導思想,簡單地說,就是教孩子‘學會做事,學會做人,學會學習,學會和人共同生活’。”
2005年起,該園參加了北師大兒童心理研究所的一個社會教育課題之后,開始對孩子采取滲透式社會技能教育。王雪梅說,他們的教學活動不只限于課堂,在一日活動當中各個環節都是教育,教孩子如何與人溝通,如何生活、做事等。讓孩子們學會獨立、關注、堅毅和自信,勇于面對競爭和挑戰。
這5年來,幼兒園更加重視家長和孩子的同步成長,“孩子剛開始在家里,都是家長按自己認識去教育的,家長教育在幼兒成長環節中是非常重要的,我們告訴家長讓他們認識到技能教育的重要性,也逐步和幼兒園進行同步教育”。
課程自然嵌入孩子們的生活,不僅啟迪了他們的智慧,特別培養了每個孩子的自信心、責任心、獨立性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理能力。“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,現在孩子富有愛心,有獨立思考能力,比如以前我們組織去福利院看望小朋友、向地震災區捐款等,孩子們都特別踴躍。”
科技教學更吸引孩子目光
在王雪梅印象中,以前他們上課時每門課程都要教,“最麻煩的就是動手做教學材料,對于老師來說工作量不小。”而現在電腦的應用,讓老師們省下了不少精力。
她介紹說,現在幼兒園孩子主要是體驗式學習,“比如教數字,我們會首先通過實物讓孩子有數字的概念,第二階段就采取抽象學習。以前在這個階段,老師要親手制作大型的教具貼在黑板上讓孩子識別,現在使用電腦制作材料,方便多了。”
她說,如今的高科技教學讓老師省時省力,出來的效果更加生動,孩子們看見教具感覺像在看動畫片,學習起來更加主動。
這5年來,幼兒園對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,“過去幼師都是中專生,現在要進到幼兒園最低也要本科以上。并且所有的老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提高,不斷學習和參與進修”。
“我對未來教育充滿希望”
說到未來5年,王雪梅信心滿滿,“我對未來教育充滿希望”。
她說,今后5年,幼兒園主要從硬件和軟件來改善教育方式。硬件上他們將積極爭取財政上的支持,軟件方面將更加重視規范化管理。
“以前辦幼兒園時,我們沒有能力搞研究,現在我們也開始參與一些國家級課題研究。”王雪梅說,通過課題研究、教師的親自參與、高層次專家進入幼兒園面對面的講座,讓社會教育從觀念上、教育指導思想上深入到每個老師心中,讓她們從理論轉化到教學行為,一改過去理論與實際無法銜接的局面。
她表示,將來幼兒園會每年做一個研究課題,讓每個老師參與實踐研究,提升老師的教育技能、教育素質、教育思想。“我希望,每個孩子都留有他人生第一間學校的甜蜜記憶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