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想提升自我的需求,各類培訓機構層出不窮。但關于教育培訓消費的投訴卻時有發生,主要反映問題有:購買的課時、課程未結束,商家無故不開課或在無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忽然失聯;商家宣稱的開課次數或教學內容,與實際情況不符等。
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獲悉,針對上述情況,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,謹防被商家“套路”,柳州市市場監管局指揮中心發出以下消費提示:
·在報名繳費參加各類培訓班之前,消費者應深入了解培訓機構的經營資質、辦學許可、師資力量、相關配套設施、售后服務等情況。
·理性分析判斷培訓機構發布的宣傳信息,不能聽取片面之詞,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,可以申請先體驗一下培訓課程,切勿沖動報名繳費。
·消費者在決定報名參加培訓之后,在繳納培訓費用時,可先申請交納部分定金,盡量避免一次性付清培訓費。一定要與相關輔導培訓機構簽訂書面合同,要求培訓機構將口頭承諾寫進合同,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,一旦發生消費爭議,以便依據合同維權。
·發生消費糾紛時,消費者首先應先與培訓機構協商,如不能解決,應當收集好付款發票、合同等有關證據,請及時撥打12315或登錄全國12315平臺進行投訴舉報。
來源: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