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講中文還是講英文?
文老師以他作為父親的經驗說:“家長一定要在家中堅持說中文。”他說,這樣對孩子的漢語聽說會有很大幫助。他和他的太太在家中一直與孩子用中文對話。
曾經在孩子5、6歲的時候,學校的英文老師說文華東老師兒子的英文不好,希望家長能夠與孩子多用英文交流,他的太太曾經一度動搖,差一點改成了在家中講英文。最后在文老師的堅持下,還是講中文。結果,到了高中,孩子的英文不但沒有任何問題,而且還上了AP課。
寇老師認為,家長對孩子講中文就是在幫孩子學習中文。尤其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,兒歌、故事是最好的教學手段。
林老師也認為兒歌是很好的教學手段。她說,兒歌能讓孩子開口說中文,養成說中文的習慣,培養孩子對中文的興趣。
當孩子已經能背誦兒歌并理解兒歌的意思以后,讓孩子指著一個一個的漢字“讀”他們早就背出來的兒歌,就是一種極好的無意認知的方法。
教學法探討:
“浸入式”教中文的利與弊
美國專家的“浸入式教中文方式”即讓兒童在不知不覺的氛圍里學會外語。
浸入式教學必須從剛入學開始,到了高年級就不太容易實施了。這種教學法除了使兒童能夠很容易掌握漢語口語外,還能較早地開發兒童智力。在學前班及小學一年級即可開設中文浸入式教學,這時的學生多在五六歲、六七歲之間。現在這種浸入式中文班在美國的公立學校越來越多。
浸入式外語教學一般只設數學、社會科學或物理等課程。因為這幾門課程容易以動作、表情、圖像等方式表達意思,孩子們容易聽懂教師的要求。 美國雙語教育專家愛萊娜指出,浸入式語言教學與傳統外語教學不一樣,傳統方法讓學生學了很多語法和詞匯,聽說卻很困難。
全部的浸入式教學,如西班牙語、法語、德語等拼音文字,學生前3年完全用外文教課,不接觸英語,三年級以后才學習英語。而像中文班這種部分浸入式――上數學和科學課用中文,其他課程仍用英文上課,這就帶來一個問題,學生到了高年級后,聽、說的水平不錯,但不會讀寫中文。美國媒體報道說,已有一些家長對此有所抱怨。 |